首页 > 教学教研 > 课题研究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课题研究

教师的教育写作须做到“三个要”

日期:2022-10-24 15:58作者:周建国文章来源:校长派点击数:5053次



作为中小学教师,如何在实践中反思跟进、梳理经验、升华思想、培植智慧?笔者以为,教育写作是最佳载体。
可是,长期以来,不少教师由于被过度应试所裹挟,由于缺乏读书学习、更新知识的意识,缺乏对教育教学的独立思考、批判、质疑和追问,缺乏发现和破解问题的能力,尤其缺乏反思、梳理和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所以一提到写作,立马“谈写色变”,原本的写作者,现在总是怕写或者不知道从何写起。教育写作似乎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其实,教育写作是改变教师最有力量的利器。一个教师如果不会写作,即使“肚子里有货”,恰如“茶壶里煮饺子”,也难以“倒出来”,也就是即使自己对教材、对教学以及对学生有深度的研究,也难以表达正确的结果,难以设计出完美的教案,难以独立编题、命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上好课,要深化“双减”,要实现教学的减负提质就根本不可能。
基于此,笔者觉得,一个教师要学会写作,要回归教育写作的初心,应该做到“三个要”。
首先,要走出教育写作的误区。在当下的教育写作中,最大的问题是,许多教师依旧存在着写作的功利化思想。
因为平时缺失写作意识,一旦职称评审、评选名师等需要文章,或者需要有发表的文章,文到用时方恨写,就“临时抱佛脚”,即刻从网上“复制粘贴”,或东拼西凑,或抄袭,或雇枪手,或花钱买版面等不一而足。
这样即使“发表”了文章,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思考,并没有做的思想和灵魂;所以,“写”和做不但“两张皮”,而且这样的“写”既是假的,又是虚张声势,更是“无病呻吟”,到头来反而遮蔽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有些教师一旦利益到手,即使是“假写作”也戛然而止了;有些教师认为,写文章要引经据典,要用高深的理论做支撑,自己根本不是写作的“料”;更有教师认为,评职称或评名师的文章要发表,不但要求高,而且刊发的平台少,这真是比登天还难……正是因为这些“打退堂鼓”的想法和恐惧心理,才阻碍了教师的写作。
其实,我们的写作不仅仅为了评奖、评职称和评名师,也不是为了攫取某些利益,更不应该达到某种目的或发表文章以后,就把文章锁在抽屉里让其“睡大觉”,而应该基于问题、为了改善实践而写作,应该最大化地发挥写作的作用,让同事们分享思想和智慧,促进共同发展。
况且“真理越辩越明”,也即文章越是接受同行的批评指正,才会越写越好;所以,我们不要怕出丑,不要背负心理压力,应该把所写文章“晒出来”,既让同事们启迪、借鉴和分享,又接受他们的批判、质疑,在争鸣探讨和进一步的追问、拷问中促进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
当然,我们也并非专业的理论工作者,我们写的文章不一定要有高深的理论,而是要直面和破解问题,要以改进教育教学为写作的切入点。
所以,我们要消除写作的急功近利心态,从写作的“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乃至抄袭等走向写作的常态化,尤其要克服教育写作高不可攀的畏难情绪,要以读促写,以教促写,以写促读,以写促教,从写作中学会写作,从写作中走向成长,从写作中走向优秀,从写作中走向卓越。
其次,要从教育教学生活写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许多教师经常为缺少写作素材而发愁,其实教育写作的“米”就在我们身边,比如办公室、课堂和其他生活场所等,都是开掘写作素材的发源地。
因为课堂教学需要我们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和辩论,因为我们在听报告、听讲座、听公开课以及自主阅读等“教、研、训”活动中,会有许多新感悟和思想闪光点冒出来;因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在处理各种疑难问题时,内心会有诸多想法,或者需要排解心中的烦恼;特别当我们应用或者创新了某种教法,提高了课堂效率等,这些都是教育写作的源头活水。
包括我们阅读了某些书以后,总有些许感悟或体会可写,包括平时养成习惯可以撰写一些教育反思、教学日志,以及备课时可以撰写有新意的课例、教例、案例,又比如你是个理科教师,每当你改进或创新了某些实验,或者对某一类例题和习题进行了改进,你完全可以把这些想法和做法记下来、写出来。
倘若你是一个语文教师,你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你非常喜欢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在课余时间你完全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创作。所以,我们要写好有益于改进实践的属于“自己的论文”。
再次,要拓宽自主“发表”的平台。实事求是说,当下不少教师的写作能力确实有限,训练的功夫也不到家,文章的质量也不佳,所以,要发表确有难度。
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写作的“拦路虎”,我们也不应该就此打住写作,我们的写作积极性更不应该就此丧失。
一方面,任何写作高手都不是天生的。况且唯有写才是写会和写好文章的正途,也即我们只有不停地写、不停地改,只有不停地把文章“发表”出来,不断接受同行的批评指正,周而复始、持续不断,这样写着写着,写作的思路才会慢慢打开,写作的秘诀才会慢慢找到,写作才会越写越顺、越写越好。
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就是写作王国。尤其是“互联网+”自媒体为我们的写作、发表、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又广阔的平台,我们应该以“丑媳妇敢于见公婆”的心态,主动拥抱自媒体,敢于构建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朋友圈,在自己的公众号和圈子上大胆“发表”习作,有话则长,话少则短,不管好坏,照写不误,照“发”不停,还要主动邀请读书和写作爱好者进入朋友圈,并且借助公众号和圈子的力量,一起讨论、辩论、批判、质疑、切磋,沙龙和论坛,通过思想交锋,寻找更鲜活的写作素材和更灵动的写作方法,碰撞并培植出更多的教育教学智慧。这样,我们就有智慧提高写作能力,就有力量强大自己,就有底气改进实践,就有定力走向教育的“诗和远方”。
当然,教师要真正提高教育写作能力,除了自己主观上的努力,还需要政策的引导、支撑和鼓励,更需要宽松的写作环境。期盼教育有关部门能改变对教师写作的评价观和考核观,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反思记录、原创性的教例、案例、教育教学日志、代表性的课堂实录等“草根化”的文章,尤其在职称评审、评先选优时,要降格以求、大胆认可这些“小儿科”和“土特产”,让我们的写作更接地气,让教育教学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希望校长们能坚决顶住过度应试的压力,坚决为教师松绑,使教师有更多的读书、学习、反思、跟进和写作时间,使教师真正用写作改变自己的思维品质,用写作优化教育教学,用写作助推自己走上专业发展的良性轨道。
更希冀老师们能大胆写、坚持写和善于写,写出风采,写出新我,写出教育教学的艳阳天!
(作者单位:浙江省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