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时政要闻

上海“程红兵语文名师培养基地”见闻

日期:2009-10-09 09:02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527次
上海“程红兵语文名师培养基地”见闻
2009年09月10日 11:19:14  来源:新华网上海频道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题:名师是这样“炼”成的——上海“程红兵语文名师培养基地”见闻

    新华社记者许晓青

    新华网上海频道9月10日报道:“学生需要学习,教师也一样需要学习,需要一种‘ 自我修炼’。”在中国第2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上海“程红兵语文名师培养基地”正在筹备9月中旬的一场“教师读书会”。基地带头人、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对记者说,这样的读书会,鼓励自由讨论,教师之间可以激荡出不少思想火花。

    自2006年起,上海市普教系统启动实施“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在首批23个名师培养基地中,以语文特级教师程红兵命名的语文名师培养基地累计“孵化”的名师有将近30名。这些已在一线教学领域颇有建树和口碑的语文教师,为何乐于“回炉”再学习?他们又如何实现“自我修炼”的目标?记者走进基地一探究竟。

    教师当“学生”追求“自我修炼”

    “最大的收获是提升了自身的涵养、气质。”上海市复旦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孙宗良对记者说。孙宗良是2006年加入“程红兵语文名师培养基地”的第一期学员,因为在基地内近两年的学习成绩优异,而今留在基地成为第二期学员的导师。

    “名师与教师最大的区别是,前者视野更开阔,博采众长,有一种站得高、看得远的大气。”从事语文教学数十年的程红兵对记者说。在他看来,始终在一线摸爬滚打的这些教师学员,不定期地聚在一起接受培训、参与研讨及读书活动,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学员有共同的目标和憧憬。

    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崮山路的建平中学,程红兵校长的办公室门口挂着“程红兵语文名师培养基地”的铜牌。基地业务负责人之一张广录老师告诉记者,基地中的学员来自全上海不同学校,年龄不同,性格各异,因而基地的培训也是“围着上海跑 ”,几乎在每位教师学员所在的学校都举办过培训活动。

    在基地的活动中,当上“学生”的中学教师,被要求将眼光瞄准一流大学的著名教授。学员获得了与知名大学教授进行对话的机会,杨福家、骆玉明、张新颖、王德峰等知名文化人纷纷与语文“准名师”们面对面。

    在前不久的一场学员“开题报告会”上,有的学员提出将个人擅长的技能与语文教学进行“嫁接”,有的学员则直接切入正在进行中的课程改革,还有的则瞄准了新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突破性运用。针对目前课程建设中的一些困惑,学员也各抒己见。

    “我们鼓励学员多读书,多交流,这是提升修养的重要一步。”程红兵拿起加拿大学者比尔·雷丁斯的著作《废墟中的大学》告诉记者,这是他将给学员推荐的好书之一。

    创新理念随名师基地一同“走出去”

    今年5月,“程红兵语文名师培养基地”全体导师与学员来到四川省都江堰市。当地200多位校长、教务主任把一所小学的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同行见面,格外热络。程红兵所带领的基地学员中还有一位“特殊学员”——刘明诚老师,他已在“ 汶川大地震”灾区支教近一年。 

    近年来,尽管程红兵辅导的基地学员人数不多,但通过这些学员的辐射效应,一些创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步传播到上海不少学校,并通过研讨会、公开课等形式走进华东各省市,乃至四川地震灾区。回忆起都江堰之行,学员庄越老师在博客中写道:我们的心中装满了真诚。孙宗良老师认为,让创新成果不断辐射到周围更多教师,这是设立基地的意义所在。

    程红兵说,名师必须“内外兼修”。这四个字的其中一层含义,就是在迈向名师的道路上,教师需将自己取得的突破和成果及时与他人交流分享,以便惠及更多的教育工作者。

    在基地,教师的“自我修炼”已不局限于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等,课程教材内容改革也纳入了学员讨论范围。按照程红兵的设想,基地未来的发展走向,是希望每一位“孵化”成功的语文名师,都能根据自身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和建构学校自己的校本教材。他认为,这是教师实践“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模式的重要一步。

    “我们以往的教育,往往希望将学生‘填满’,但我们提出需要‘留白’。”程红兵说。从孔子到莎士比亚,从司马迁到维特根斯坦,翻开上海建平中学自创的高中语文“模块课本”,书中有相当篇幅的“留白”,书本的“留白”处可以贴上孩子们制作的剪报,也可以写上读书笔记、杂文随想。此类创新理念正逐步被更多教师接受。

    学生“更新换代”催教师奋进

    “一位高一新生对我说,‘老师,您有所不知,现在的学生,三年就是一代,我们与刚刚升入大学的师兄师姐已经存在‘代沟’。”程红兵对记者感慨,学生的不断“更新换代”是促使教师不断“自我修炼”的动力之一。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教师如不及时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修养,一年到头只就单一的课本上课,很容易“落伍”。

    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从教育“70后”“80后”,到培养“90后”,而今在一些大城市的校园里,还出现了“80后”教师面对“90后”学生——“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的有趣现象。

    程红兵分析,如今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群,是个性化差异日趋明显的“新新人类”,他们的信息渠道极其广泛,随时可以接触互联网,他们的偶像是李宇春、周杰伦等等。“有时是学生在‘推着’教师向前走。”程红兵认为,在学校教育日趋“生活化” 的今天,教师也必须要有自己的“主心骨”——理解学生,但也不是一味随着学生“起舞”,名师培养基地需要弘扬的是一种主流精神。

    作为“60后”一代教师的代表,程红兵坦言,名师培养基地的出现,与老一辈资深教师纷纷退休、“60后”教师都成为“宝贝”的尴尬现象也有一定关联。他预计,今后教师“充电”将变得更加常态化。“70后”“80后”的中学教师除了参加青年教师的教学大奖赛外,进入名师培养基地也完全存在可能。

    孙宗良老师对记者感慨,基地每一期培训都有结业的一天,但教师生涯其实是学无止境。

    “做了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在中国语文教学领域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特级教师于漪曾有这样的名言。这句话或许也能概括“程红兵语文名师培养基地”所引发的启示。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