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 持 彩 练 当 空 舞
——谈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
沧州市第一中学 李智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在人们的期待与猜测中,悄悄飞上了高考的舞台。它像一条迎风飘舞的彩练,以其灵动的姿态和鲜明的个性,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起到了首考科目抚慰考生紧张心灵、鼓舞士气的作用,也给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以很好的启示。
一、2005年高考试卷的四个变化
2005年高考试卷与200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与新课程理念紧密相联,是继2002年以后又一次重大改革。
今年的高考命题改革是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的,与2004年相同,试卷的总体结构由客观题、主观题两大部分组成,共计7道大题。2004年出现的考点如字形、熟语、病句、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等仍为重要考点,写作能力考查依然采用话题作文形式。
尽管如此,2005年高考试卷的重大变化仍然给人们带来巨大震撼,其具体变化如下:1、与2004年相比,试卷的长度大大缩短,题量由原来的25题再次缩减为21题。
2、突破了试卷结构的固定模式,考点的选择、分值的设置更加机动、灵活。
3、主观题的比重明显加大。由2004年的108分,增为120分。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散文阅读和语言运用题分值增加,其中尤以散文阅读、语言运用题为突出。
4、客观题大量减少。由2004年的14道小题,减为10道。作为常规测试项目的语音、近义词辨析、标点符号以及新增考点文学常识等没有出现。社科文和文言文阅读各减少了一道题目。
二、2005年高考试卷的三大特点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在命题原则上,继续与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保持高度一致,它既保持了前几年高考试卷的优点,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解其棕缚,获得新生。2002年以后,命题改革始终贯彻“稳中求变”的原则,缓慢推进。几年间,虽有变化,但因题型和题量的限制,阻碍了其前进的步履。2005年考纲取消了考点前所有星号,扩大了考查范围,使考纲中所有考点都有出现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2005年高考试卷出人意料地大幅度减少题量,缩短试卷长度,而那些过去反复出现的常规考点和新增考点并未应约而至。这种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过去那些滞碍命题改革的枷锁已经解去,高考命题获得了解放和自由。这种变化也必将给艰辛的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舍难取易,彰显个性。2005年高考试卷平易朴实。虽然主观题比重加大,分值第一次达到120分,但难易适度,题型开放、灵活,便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主观题地位的突出,使语文个性得到彰显,也给语文教学很好的启迪。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文言知识的掌握上,忽视了对文本思想的把握,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对文化的传承。2005年高考文言翻译分值的增加引领师生更加关注文本,在语境中分析、理解语句的含义,从而领悟文章的意旨。古诗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与往年相比虽然分值增加了,但更加平易、亲切。古诗鉴赏侧重于对诗歌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的考查;名句名篇测试突破了只言片语、单一封闭的考查模式,强调整体记诵,有利于学生文化积淀和文学素养的丰富、提高。
冰心先生的散文《一日的春光》语言优美、晓畅,学生读之亲切,便于入境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试题平和朴实,既有利于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又是对语文教学应坚持求真务实作风的最好鞭策。语言运用题由12分增加为15分,强化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突出了语文自身特点。
3、贴近生活,关注时代。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更加关注生活与时代。在材料的选择上,多取自现实生活,如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知识产权、2008年奥运会、两岸直航、年度报告、邮票藏品、大学生电影节、学校取费等与生活、时代密切相关的话题,在试卷中不断出现,犹如一阵阵扑面清风。在语言运用题设置上,更是与生活紧密相连,如拟写请柬、摘取关键词、书写远离毒品的班会主题句等。作文话题“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许多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往往成为可能,如两岸直航、连宋来访以及女排和刘翔的奥运夺冠等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生活中数不胜数,引发过我们的深思,震撼过我们的心灵,也激发了我们投身社会、奉献社会的热情。面对话题,学生可选材料丰富,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同时,话题又像其本身所说的那样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避免了猜题和宿构,可以更好地体现高考竞争公平、公正的原则,有利于选拔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三、2005年高考试卷的两条启示
2005年高考结束了,它引导我们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省。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处理好高考与课程改革的关系,实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2005年高考给了我们两条重要的启示。
1、夯实基础,培养能力。2005年试题取材以生活为主,注重了常用、平实的风格;命题进一步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靠拢,充分体现了语文基础性的特点。常规题目如字音、近义词辨析、标点符号题以及新增考点文学常识等虽然没有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命题者对基础知识的忽视。相反考纲中考点前星号的取消和试题选材的机动、灵活,使语文基础知识的地位得到了强化。高考中学生要取得理想成绩,就必须在平时学习中务实求真,充分利用教材,按照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培养语文能力。
2005年主观性题分值增加,试题灵活性进一步增强。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考查,使整个试卷思考力度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表达习惯,使学生自觉吸纳思维方式、思维方法,养成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不断增强感知力、理解力、判断力、综合力。
2、重视读写,思考生活。2005年高考阅读考查力度进一步加强,其重点考查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培养学生整体认知能力,首先要注重课本的学习,通过课内学习掌握阅读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另外要尽量把阅读拓展到课外,把在课内学到的整体认知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上。学生应广泛阅读当代各类文章,进行有序有效的阅读积淀,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应打破低效的讲析式传统教学模式,加强阅读训练式教学。
2005年高考作文紧贴中学课程改革实际,与以往高考相比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更具灵活性,更强调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考查。考生只要平时关注社会和生活,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就能“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写出内容深刻、富有文采的文章。它启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出狭小的书斋,更多地关注身边的生活、关注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思想、 心理、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以及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等。
四、2005年高考试卷的一点瑕疵
高考关系到每一位考生的前途、命运。作为命题者对于高考命题必须慎之又慎,尤其作为首场考试的语文,更需命题者倾尽心力,精雕细琢。但展读2005年试卷不难发现,它在题目设置和分值安排上略显粗糙。
如第一卷客观题第3小题和第4小题,“语意不明”是语病中的一种,考点重复。文言文翻译在题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将分值增加到10分。命题者的初衷或许是告诉我们文言文在今后的教学中仍居于重要地位,但这样增加分值是不是缺乏科学依据呢?语言运用题,命题者力求出新,贴近了生活,但削弱了语文自身的特点。如摘取关键词,这里的关键词显然与论文、论著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一语不同,试题对关键词的数量进行了限制,与以往拟写一句话新闻、导语和提炼文段要点等题目相比,能力考查力度明显降低。请柬拟写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它对文采的要求不高,不能考查出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作文话题虽有利于避免猜题、宿构,但与高考这样重大、严肃的考试风格似乎不太相称。
尽管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还不尽完美,但它仍然以灵动、飘逸的丰姿深深打动了我们。高考命题、语文教学,恰似空中飘动的那条鲜艳的丝带,它们的美丽不只源于自身的“形状”和“色彩”,更取决于“持练者”的理念与技巧,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时候,必将展现出语文独特的魅力,为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无限的生机。
(本文发表于2005年7月《语文教学之友》)
• 高考诗词“情感”题分类解析2007-08-07 11:06
• 学生评教的“冷思考”2007-08-07 11:03
• 加强学校管理 提高办学效益2007-07-31 10:22
• 多媒体教学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2007-07-31 10:21
• 加强中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2007-07-31 10:19
• 历史教学要“眼中有人”2007-07-24 15:02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