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最新新闻
时政要闻

四中全会阐释新思路 指明中国式民主路向

日期:2009-10-13 16:43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583次
四中全会阐释新思路 指明中国式民主路向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在主席台上。

  为期4天的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周末在北京落幕,这场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问题为主题的会议,正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又适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周年,中共总结治国经验、筹谋未来发展、稳定巩固政权,不仅仅备受国内民众关注,也令国际社会瞩目。本社汇选有关论点,供读者参考。(评论员:柯 冠)


  第二页:中共直面世纪大考 四中全会广受瞩目 第三页:四中全会着重党建 书写执政党新未来
  第四页:提速党内民主进程 中国民主之路渐宽 第五页:官员重大事项公开 制度化反腐见真章

一、中共直面世纪大考 四中全会广受瞩目

1、中共执政六十周年 四中全会标明未来走向

  9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党内民主、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成为外国媒体关注此次会议的焦点。香港《文汇报》在社评中说,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公报显示,党内民主、基层党建、反腐倡廉、官员选拔、民族团结等五大核心问题,将成为中共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北京《国际先驱导报》)

  由于这次会议是党内高层重要会议,外国记者无法到现场采访,他们通过官方网站和中国媒体的报道对这次会议进行解读。这些外媒驻京记者,很多是中国通,对中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都有深入的认识和观察。中国未来怎么走,是他们所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中国执政党如何引领中国前进的方向,自然为这些中国通们所关注。

  韩联社的洪齐成即表示,“正值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共执政60年,现在中国到了一个发展的关键节点,此次四中全会中共总结其过去60年治理国家的经验,同时也为未来中共领导国家的发展定调,因此我们很关注。”(北京华夏经纬网)


2、中共直面世纪大考 会议公报尽显忧患意识

  四中全会透露了这样的信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第四代领导集体延续了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忧患意识和中共一贯的自省自励传统,在执政一甲子的当口,在迎接新中国六十年大庆的氛围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进行了冷思考,提出了硬任务。由此提出的中共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可谓切中关键。(北京新华网)

  十七届四中全会发表的公报让人印象深刻。中共执政团队用了“居安思危”、“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忧党之心”、“严峻”、“复杂”、“艰巨”来描述面临的工作考验。在国庆前夕隆重热烈的气氛中,这些词语格外引人关注。

  在国际经济危机阴云未散,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各种新问题增多多的情况下,需要居安思危。居安思危反映的是一种坦诚的政治品格。在建国六十周年前夕,中国领导人没有自夸盛世,亦未讳疾忌医、掩饰问题。高层对于世情、国情、党情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判断,所以一再重申居安思危,重申忧患意识。(香港《大公报》)

  在中国面临的一些问题中,缺乏清醒头脑往往成为一个致命伤。古人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胡锦涛总书记则告诫全党“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总之,充分地估计困难,是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的前提。四中全会将加强和改进党建作为讨论主题,既是充分认识到党建的重要性,也是充分意识到党建所面临的问题,要求全党“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居安思危,其实更是一种朴实无华的政治智能。(香港《香港商报》)


3、总结中共历史经验 “中国模式”已获世界认同

  近年来几届中央委员会都有一次全会专门研究党建议题,几为成例。今年是中共建党八十八周年、执政六十周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改革开放处于重要时期,十七届四中全会在这样一个历史大背景下召开,有必要对党的自身建设和基本经验做出系统总结,对改革开放的建设经验做出总结。(北京中国网)

  经过30年的独立建国和30年的改革开放,中共已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模式,其中虽有摇摆曲折动荡,但更多的是稳定持续有效,随着中国在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共的执政经验和能力在经受着大考,具有红色背景的“中国模式”正被世界放大。不管国际各方政治势力如何看待中共,当今13亿人口的中国迅速崛起,并跻身重量极大国行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最有说服力的“成绩单”和“资质证明”,即使仇视者反对者也难以否定。中共当之无愧是领导国家的核心力量,承担着振兴国家的伟业。这样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责任告示,中共这支7000万多成员的执政大党自身素养和品质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命运,也要求中共自觉跳出执政周期律的束缚。(日本《日本新华侨报》)

  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因应社会转型、体制转轨,中共也经历了一个改造自己的过程,结果有成有败,但却不难看出其努力的程度。例如,它修改党章以扩大成员基础,吸收企业家的加入;其领导层大力强调“执政为民”的重要性;定期进行经济、法律学习,加强自身的决策能力,并大力推行领导干部的专业化、年轻化……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共的任何行为都会受到外界关注,特别是随着中国的成功发展,其执政经验和能力也越来越受到世人肯定。但其一党执政是否有“自省”与“自律”能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中共的自省能力正逐渐提高,而中国式民主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可以预料的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去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而中共所要做的是,继续努力让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其政治体制。(美国《侨报》) 

二、四中全会着重党建 书写执政党新未来

1、党建问题备受关注 表达“从严治党”坚定信念

  按照官方发布会议议程,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主要是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中共的建设问题。虽然中共的“党建”看起来并不极具新闻轰动性,但海内外媒体依然高度关注。其焦点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之际这样一个重大历史关口,在中国经济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复苏的背景下,中共专心研究自身建设,其重要动向和深刻意味令人关切。(日本《日本新华侨报》)

  外国媒体为何如此关注中国共产党的党建问题?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在中共历史中,用一次全会集中讨论党自身的建设问题还是第一次,其他国家政党也鲜有此做法。”林喆还表示,我党将借此次会议向人民表达“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信念,给社会以希望,给公众以信心。在林喆看来,“此次全会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也是外媒为何如此关注的原因之一。

  早在会议开幕的一周前,就有多家外媒纷纷对此作了大篇幅的报道。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向《国际先驱导报》分析,外媒如此关注还有几个重要原因:首先,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共形成了自己的政治模式,其中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随着中国在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模式”正被世界放大,因此中共的执政经验和执政能力自然备受外国关注。其次是我党在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快速推进同时,积聚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加之金融危机席卷而来,面对国际和国内新形势的挑战,中共亟需对自身过去60年执政的经验进行总结,真正实现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另外,四中全会一般是为下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做准备,十八大如何实现最高权力的平稳过渡,制度化的程序安排和组织布局也很重要。而中共最高权力的交接正是外国媒体的兴奋点。(北京《国际先驱导报》)


2、转型期涌现新问题 党建议题更加深刻全面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处于最核心的地位。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明的推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中共党内的政治进步,取决于中共的党建机制。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中共自身也很警醒正在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快速推进之同时,积聚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四中全会官方公报着重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针对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向党内发出了警醒,较深地触及了反腐倡廉从严治党和推进中共党内民主的敏感区,更是中共必须总结和破解的难题。(美国《侨报》)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党建为主题,一些评论对此觉得并不新鲜,因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央全会上讨论党建问题,已经有过多次:1994 年9月举行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集中讨论党的建设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2001年9月举行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举行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在党的建设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执政能力的问题……

  但是,对比此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难发现,以往的议题更多是针对党建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这次的议题则更为深刻、更具全局性。这也反映出中共对其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知与执政的自身完善愿望。(法国《欧洲时报》)


3、强化中共执政能力 三大能力将成突击重点

  全会公报坦陈,中共的领导与执政水平、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与历史使命适应,但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据悉,进一步强化执政能力建设,未来将成为党建工作的主线。而适应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应对突发事件、调控管理经济、反腐及干部任用等方面的执政能力建设,将对各级官员提出更高要求。(香港《文汇报》)

  据悉,对于提高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下一步将有更具针对性的部署和培训。有专家称,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廉政反腐整顿吏治的能力,既是当下最受民众关注的三大热点,亦恰恰是不少官员的三大软肋,未来有望成为加强执政能力的着力突击点。

  未来,摆在领导干部面前的新课题包括,在风云多变的经济领域,必须提高分析形势、把握方向、谋划全局的能力,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在社会管理层面,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诉求表达机制,提高公共危机应变能力。中央一方面将有更细致的量化指标和任务,另一方面将利用五大干校加强对各级官员的教育培训。(香港《经济导报》) 

三、提速党内民主进程 中国民主之路渐宽

1、提速党内民主进程 四中全会回应民众期待

  党的建设历来为中共所重视,无疑也是此次会议最核心的议题。而党内民主机制的推进,则是这个核心中的核心。此次会议总结了近年来中共推进民主的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对推进党内民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阐述。中共中央党校党建专家戴焰军特别指出,“公报中强调了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制的关系,本次大会对此做出了深刻的回答。”(北京人民网)

  党内民主,不仅已成全党共识,近年来更是体现在从中央到地方的诸多制度创新中,比如:加强党内选举的民主性、公共性,通过选择一些县份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探索增强党的代表大会的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和党内监督,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等等。发展党内民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仅事关党的生存和发展,也事关中国的前途命运。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四中全会发出提速党内民主的信号,无疑也意味着执政党因应世情、国情和党情之变,决心加强执政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在新起点上重新出发,实现“中国梦想”。

  提速党内民主,回应了党内外的期待,更在共和国的甲子之年发出了新的动员令。这个动员令,一是动员全党通过加强党建,以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强健自身;二是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通过执政党的强健自身进而强健中国。(北京《瞭望东方周刊》)


2、明确界定党内民主 标出中国政治发展风向

  全会公报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戴焰军指出,这一提法对党内民主的目标和目的做出了明确的界定,为推进党内民主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思路。(天津北方网)


  中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居于最核心的地位,因此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文明的推进,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中共党内的政治进步,取决于中共的党建机制。十七届四中全会着重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针对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向党内发出警醒,便具有了中国政治发展重要风向标的意义。(美国《侨报》)


3、党内民主早有试点 中国政改步伐料将加快

  事实上,中共此前已在地方基层悄然开始了试点:其一是四川省平昌县灵山乡全体党员直选党委班子,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其二是浙江省台州的党代会常任制改革;其三是上海闵行区的改革——区委常委首次接受全委会询问,区委全会首次对正处级官员预备人选差额票决。

  就在此次四中全会召开前夕,南京市363个城市社区首度通过“公推直选”办法,经过公开提名、访问选民、竞选演说和现场票决等程序,选出包括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在内的社区党委班子,这些社区覆盖了南京市近一半城区人口。这一动作可视为中共尝试在城市通过“公推直选”巩固其长期执政根基。(韩国《东亚日报》)

  此外,中共非常重视“实事求是”的传统、“因地制宜”的经验,中共近年来在各地进行党内民主试验,正是渐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有政情人士分析,十七届四中全会后,中共高层必将加大民主脚步,设立高端专门机构,从全局和战略上规划党内民主进程,进行制度设计与创新。(泰国《世界日报》) 

四、官员重大事项公开 制度化反腐见真章

1、反腐表述颇有新意 升至“重大政治任务”高度

  “四中全会”召开之前,大陆网络民意最关注的问题同样是反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友声音”栏目中,网民对“四中全会”提出“七个期待”,其中包括“期待完善制度,堵住漏洞,有效遏制住地方政府官员‘随心所欲玩程序’卖官买官,或把制度当摆设,任意玩弄招投标程序大搞权钱、权权、权色交易。” 在此次会议之前,有中共党建专家发出警示称:“计划经济下,政党变质表现为特权;市场经济下,政党变质表现为腐败”。(美国《星岛日报》)

  全会将反腐问题提升至“重大政治任务”的高度,而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也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把“ 体制内反腐”和人民群众及舆论的监督结合起来,预示着反腐成绩可能影响到官员任用问题,“如果下级出现大量腐败官员,那上级官员很可能得不到重用”。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表示,这预示着中央正以政治创新来应对党内腐败问题。(香港《文汇报》)


2、官员报告重大事项 制度反腐网络更加严密

  中纪委十七届四中全会9月19日在京举行,全会要求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基础上,把领导干部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抓紧制定一批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广东《南方都市报》)

  此举赢得了民间的赞许,因为这些针对官员的新领域,一向是反腐民意呼声最高地带:

  ——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列车上,资产升值最快、财富效应最显着的领域无疑是股市和房市,因而也最易出现官员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近几年屡屡有落马贪官被查获非法投资收益和多套房产,就是明证;

  ——官员的配偶子女借其权力“经商”敛财,已是常见事。而一些贪官还先把配偶子女以经商、留学等名义送出境,既里应外合转移资产,又以备风吹草动时有潜逃后路。这既令国家损失巨大,又为反腐制造了不小障碍。因而,对配偶子女移居境外的官员,保持足够警惕大有必要。(美国《侨报》)

  当然,中共顺应民意之举,也是其反腐坚定决心之体现。在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主张后仅一天,中纪委如此迅速而具体回应,表明中共竭力将制度反腐网络编织得更严密。(香港中评网)


3、展现中共防腐决心 财产申报亟待细则出台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18日在北京闭幕,此前备受舆论关注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并未在会议公报中有所表述,可能令热望已久的民众有所失望。不过,没有表述不代表中共不重视或否定此一议题。果然,紧接着19日召开的中纪委全会,官方发布公报指出,领导干部须上报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虽然这一表述还难以称之为完全的财产申报,但至少表明中共制度反腐之决心。(美国《侨报》)

  不过,公报毕竟是纲领性文件,是为了表明原则与态度,要贯彻执行还有赖于更多细则性文件的出台,需要依靠配套制度保障实施,否则难免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细则的制定或将面临更多阻力。要使制度合民心、顺民意需要在三方面有所细化与突破。

  一是财产的范围应有明确界定,内容应该更翔实。官员财产应该不仅包括住房、投资,还应包括工资、储蓄、汽车等,以及这些财产的来源、位置,统统登记在册,没有在申报表内的,一旦查出就是非法法财产,国家法律就不应保护这些不义之财。同时,官员配偶子女等亲属的财产也应一并申报,防止官员利用各种手段转移财产。这里面临一个操作性问题,即向谁申报、如何申报?是否成立受理申报机构,国家必须予以明确。

  二是财产申报必须与财产公开相联系。没有财产公开,申报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让财产见光,让社会监督,才能使财产申报发挥作用。台湾地区的做法或许值得大陆借鉴。台当局规定,受理申报机构在接受申报资料后,应当予以审核,汇编成册,向社会大众开放,并要在三个月内,将申报资料刊登于政府公报并上网公告。这一规定使民众和媒体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公职人员的财产状况。

  三是必须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财产申报仅靠官员自觉显然难以成行,靠所在机构进行监督也无法做到不留死角,一旦遇到官员不报、瞒报或者假报该如何处置?目前连财产申报制度本身都没有写进《公务员法》,更遑论惩戒措施,如此怎能保证制度的权威?不妨先将“申报之真实性”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对官员道德诚信的考核体系中,督促其自觉申报,但相应的立法进程还须快马加鞭。(北京中国网)

关注一中官方微信

地址:上海路南侧、狮城公园以南、河北工专以北、迎宾大道以西 市内公交车16路直达
博川网络提供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 沧州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07 免责声明
冀ICP备19016029号-2 沧公备13090302000291

本网由:沧州市第一中学文宣处主办